如今的花神咖啡館傳承了哲學討論的傳統,有人會定期在這里舉行“哲學沙龍”。隨行的一名法國人介紹,咖啡館與哲學是巴黎的一個奇妙組合,不過對于愛好哲學的人來說,花神咖啡館還是太過喧囂,的體驗是位于巴黎第四區巴士底獄廣場的“燈塔咖啡館”。
“燈塔咖啡館”是哲學家馬克·索泰1992年創辦的,當時是巴黎家哲學咖啡館,這里每周末聘請一兩位文化名流當主持人,組織咖啡館的客人探討哲學問題。據了解,每次討論的主題都是客人投票選出的,比如“自由是無主義狀態嗎”“暴力有好壞之分嗎”“懶惰是否能算是一種權利”等。參與討論的人來自各行各業,有知識分子,也有企業職員、工人,甚至家庭主婦。這種哲學咖啡館后來風靡法國,類似的店在全法國有上百家,這種“咖啡館+哲學”模式后來用來泛指“平民化的哲學探討”,被引入到鄉村、醫院、監獄等地。
法國人對哲學的熱愛,在巴黎天文臺也留下佐證。在參觀巴黎天文臺時了解到,這里每年會招收200多名市民學生修讀天文學學位,這個學位純屬榮譽性質,沒有任何實際作用,但有很多人爭相報名。
天文臺的負責人說,天文學對法國人有重要的哲學意義,在研究宇宙的過程中會更深刻地理解人生。
更令人驚訝的是,巴黎火車站報刊亭出售一本名為《哲學》的雜志,據了解,這本雜志很暢銷,曾被評為法國期刊獎,巴黎街頭的任何一個報刊亭都能買到。哲學這種看起來深奧又“無用”的東西竟棲身于市井報刊亭,足以反映出法國人平時的生活離不開哲學思考。
法國教育非常重視哲學,學生進入高中分科后,不論是文學類、科學類還是經管類,都要必修哲學課。根據法國教育部頒發的大綱,哲學課的目的是要“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,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標,以領悟時代的意義”。高中畢業會考的門就是哲學,考4個小時的論述題。每年的考題都很深奧,比如今年的題目包括“我有權利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確的嗎”“我們能從自身文化中解放出來嗎”“理性能夠解釋一切嗎”“藝術作品必然是美的嗎”等。
據了解,每年考試完,法國媒體都會熱鬧地報道這些哲學考題,電視臺會邀請大學教授進行解讀,還會讓各路明星來談自己的看法。
了解了法國深厚的哲學教育傳統后,也就不難理解法國中學生為什么會為哲學打架。2015年夏,波爾多高中會考哲學考試的考場外,一名事后證實是康德信徒的考生喊了一句“黑格爾,你丫閉嘴”,立刻引起黑格爾擁躉的不滿,兩伙中學生陷入混戰。
在這種高強度的哲學教育背景下長大的法國人,對思想、理論和邏輯特別看重。在法國生活多年的一個美國人對感慨道,“理論上可行,但是實踐中是否可行呢”這句常用的話,到了法國人那里會變成“實踐中可行,但理論上是否可行呢”。
近年來,隨著歐洲恐怖襲擊的增多,孩子會向父母提出有關生死、戰爭與和平、恐怖主義等問題,于是法國開始流行兒童哲學坊,老師會引導兒童思考“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是什么”“所有的人都是一樣的嗎”等問題。